青海省祁连县筑牢种业根基畜牧业提质增效显成效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吉寿)近年来,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聚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种质资源保护为根基,以种群质量提升为核心,通过科学组建核心群、强化地方品种保护、推广良种良法等系列举措,实现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提质增效双赢,成功探索出高原牧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祁连路径”。
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祁连县严格落实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条例,将地方优良品种选育提纯作为重点任务,持续夯实种业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祁连羊”成功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祁连牦牛也顺利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核验,两大地方品种均获得国家级保护认证,为后续保护与开发利用筑牢根基。为保障品种纯正性与生态适应性,该县科学组建藏羊核心群135群、规模达6.66万只,牦牛核心群7群共2000头,还培育多胎藏羊繁育群2130只,构建起完善的优质种源供应体系;同时累计淘汰外来品种牲畜20.23万只,有效阻断外来基因干扰,确保地方品种遗传特性稳定。
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祁连县进一步提升良种供给与推广能力,近年来累计向当地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良种畜0.21万头只,其中包含牦牛种公牛0.04万头、藏羊种公羊0.17万只。依托良种补贴政策带来的红利,优良种畜的广泛推广显著优化了区域畜群结构,推动牲畜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种源支撑。
科技赋能成为祁连县畜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该县大力推广“两年三胎”繁殖技术和“五统一”养殖模式,推动养殖方式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目前,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已覆盖1000头,有效加速了良种扩繁与遗传进展传递。技术革新带来了显著的效益提升:母畜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羔羊成活率从84%跃升至96%,藏羊出栏周期也从传统的1.5周岁缩短至6个月,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加快了畜群周转,更直接带动农牧民经济效益持续提升,让现代化养殖技术真正落地见效。
祁连县始终坚持“以用促保、保用结合”的发展理念,在守住种质资源底线的同时,通过科学选育、良种推广充分激活资源经济价值,有效调动了农牧民参与保种的积极性,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其探索形成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种群质量与养殖效益的同步提升,更为全国高原牧区现代化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祁连经验”。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