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三聚焦”助推到村任职大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洪军 贺玉才)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把做好到村任职大学生日常管理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聚焦平台搭建、实践锻炼和关心关爱,不断优化大学生“成长路径”,努力锻造一支有信念、有担当、有能力、有激情的大学生队伍,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聚焦平台历练,备好成长“磨刀石”
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的“练兵场”,严格落实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要求,安排选派的45名大学生分别到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或村级助理员岗位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为大学生提供素质提升、施展才华的“一线平台”。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所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将大学生纳入村干部队伍进行统筹管理,将大学生党组织关系转接到村,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所在村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让大学生工作在村、学习在村、生活在村,促使大学生能够沉下身子来做村干部、当村里人,扎扎实实“墩苗”历练。
聚焦基层锻炼,搭好成长“进步梯”
注重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素质,要求大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所在村产业培育、畜牧养殖、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中,通过实践锻炼来积累经验、强化能力。同时,认真组织大学生扎实开展国情调研、村情要素调研等工作,制作到村任职大学生民情日志本,45名大学生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累计对45个村的5100余户群众进行了走访,在进家门中察实情、在讲政策时听民声,了解到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不断积累第一手鲜活资料,同步对村情村况进行梳理提炼,切实提升了大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一年来,累计参与政策宣讲163场次,矛盾纠纷调解138起。
聚焦严管厚爱,用好成长“指南针”
严格落实《青海省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三重管理制度,建立“乡镇党委+村党组织+退休老支书”“三位一体”结对帮带机制,通过思想解惑、业务指导、生活关怀,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确保“留得住”“干得好”,及时协调财政部门按照区域划分1000元/月、1200元/月、1400元/月、1600元/月四个档次给予补助,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助力大学生安心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同时,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进行综合性考量,助推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提质增效。
值班总编 夏都 责任编辑 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