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广告位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栏目: 日期:
2025年10月23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伦理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与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本届论坛以“孝道与中华文化”为主题,旨在探讨孝道作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之一,在历史、哲学、社会及文化中的多重面向,特别关注其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多元文化与思想交流前沿中的当代意义。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住持宽运法师出席开幕式,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凤凰网佛教文化编发宽运法师致辞如下: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宽运法师:佛教强调孝道,分小中大三个层次 |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宗教文化论坛开幕致辞
孝道,不仅是人类的共识,也是一切众生共通的理念。儒家思想中早已指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事。道家同样重视孝道,认为修道之人若不孝,无一人能升天;不行孝,何以成仙、何以逍遥?道家认为:“不孝为道者,乃无一人得上天者。”又说:“不忠不孝,罪之大恶。”可见道家也极力提倡孝道。
而佛教更是强调孝道,将孝分为小孝、中孝与大孝。小孝指的是照顾父母的起居饮食,以及生养死葬;中孝则是扬名显声,透过立德、立功、立言来荣耀父母;大孝则是帮助父母修学佛法,永断轮回,这才是真正的大孝。甚至更进一步说,唯有成佛,才是圆满的孝道。
佛教净土经典《观无量寿经》中说到“净土三福”,首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属于世间福报,也就是“世福”。此外还有“戒福”与“行福”。而“孝养父母”更是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成佛的正因。如果不能圆满孝道,就无法圆成佛道。
那么,谁是孝道的典范呢?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榜样。他在父亲去世时,虽已成佛,仍亲自为父抬棺送葬,表达孝心;在涅盘之前,更上升至忉利天为母亲说《地藏经》,展现圆满的孝道。此外,《地藏经》中地藏菩萨的前身——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也都是孝道的实践者。《盂兰盆经》中目连尊者救母的故事,以及《父母恩重难报经》等经典,处处可见佛教对孝道的重视。
孝道不仅限于人类,更是众生共有的本性。如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无不体现孝的意义。佛教进一步将孝的对象扩展到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为过去父母,从而将小孝提升为大孝,从个人的亲情之爱,升华为无分别的慈悲——也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这才是真正孝道的完美诠释。
佛教不仅讲理论,也重视实践。《善生经》中提出“六伦关系”,以东、南、西、北、上、下六方,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责任。其中东方代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为子女尽孝,有五个条件:首先,要尊敬父母,不可忤逆;其次,遇事应向父母禀白,让他们安心;第三,父母从事正业(正当职业),子女应予以尊重,不应随意批评或否定;第四,若父母行为有所偏差,应以善巧方式劝导,甚至可用“方便法”如绝食等表达立场;第五,承担起照顾父母起居的责任,使他们生活无虞。
可以说,佛教从根本至究竟,皆贯穿着孝道精神。成佛是孝道的圆满,离苦得乐也是孝道的体现。因此,我认为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一致提倡孝道。而今天在香港提倡孝道,更具特殊意义。现今社会中,许多人选择不婚或迟婚,香港社会对出家的接受度也不高;许多人愿意捐钱、做善事,要他出家或让子女出家却不愿意。
但我认为,一个人应先尽好世间的家庭责任,做好人的本分,再进一步追求出世间的修行。出家是出世法,但仍须具备世间的情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样才能达到世出世间的圆融。


关键词: